他山之石:臨時奧運的長遠規劃
2018-4-2 17:25:41??????點擊:
第一次見到Atkins高級生物學家奧利弗的時候,他正帶著手下人給蠑螈標號。
位于奧林匹克公園原址的每一幢建筑物被拆毀后,他們都設法捕捉蝙蝠和筑巢的鳥類,比如在河邊的堤燕,或者在電纜上筑巢的獵鷹。“雖然是個污染區域,但是棲息生物種類令人吃驚的多。”奧利弗對記者說。
在看到各種生物被認真標號,暫時轉移到其他地方,然后小心翼翼地再放回倫敦奧林匹克公園之后,你不得不佩服英國承建商這股精心細致的勁頭。不過轉念一想,英國納稅人對于倫敦東區的城市復興(Regeneration)計劃的批評,以及那股子對奧運會預算嚴重超標的咬牙切齒之情,正是令英國政府精打細算和小心謹慎動力之源泉。
現在,倫敦奧組委的辯解口號是,“75%花在倫敦奧運會上的錢一定在奧運會結束后還能長存在某些地方。”
為此,就在2009年5月,英國就成立了奧林匹克公園遺產公司;2012年4月,在同幾個機構合并后,上述公司正式轉化成為倫敦發展促進署(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著手消化處理奧運會遺產,手中則掌握著八處奧運永久性建筑,其中目前只有體育館和媒體中心的未來還未敲定。
與此同時,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在奧運會結束后,從2012年10月到2014年3月,將會有3億英鎊的資金投入到奧利匹克公園的改造中,而倫敦市長辦公室的遠大設想是,到2016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將成為倫敦十大旅游景點之一。
在未來的25年中,僅在奧林匹克公園內就將會有84.5萬千平方米的住宅和商業用地等待開發,而圍繞著公園也有著多重規劃發展計劃。倫敦發展促進署執行總裁戈登?伊恩斯(Gordon Innes)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非常希望中國能參與到這些投資中。”
城市復興計劃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結束,意味著東倫敦新生的開始。
不過,著名英籍華人城市設計師和總體規劃師楊威博士對記者表示,在幾十年前英國曾有一場爭論,而且還為此做過一個報告,就是到底應該發展倫敦附近的一個田園新城米爾頓-凱恩斯,還是要發展倫敦東區斯特拉特福德市,這涉及優先權的問題。當時的報告結果是,即便不發展米爾頓-凱恩斯,倫敦東區也不會拿到投資或者復興的好處。
這顯示了撬動倫敦東區之難:400年間,斯特拉特福德在不斷的重度污染中被遺忘,除了奧運盛會之外,也沒有什么資本投入可以“挽救”這片棕色土壤。
17世紀,東區被用于紡織、印刷,在18世紀則用于汽油、工廠,在近兩個世紀以來又被工業污染,這其中包括廢料、化學物品、膠水工廠、垃圾填放,以及汽車廠等等。
且不談該地區在倫敦人心目中的形象、失業率以及暴力問題,單在技術層面上進行改造和建設公園,維持“綠色”奧運和遺產就是一個難題:該區域的土壤是高度污染類型的土壤。
最終承擔業務的Atkins公司設立了一個“土壤醫院”,超過80%的被污染的泥土再次清理,并在工地上通過土壤生物修復技術(通過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來清理土壤)得到了再次利用。
不過,即便是在建設之處,英國方面也已經考慮到奧運場館的后續可持續性問題。
“奧運村所在的地點原來是一個不太好的地段,現在是進行改造。奧運會只是兩個星期的事情,那么奧運結束之后更長久的時間,這些場館和設施應該怎樣利用,這是更重要的問題。”在倫敦長期為中方企業介紹投資機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對本報表示,“有些建筑只是臨時性的,奧運會結束后就會拆掉,變成綠地,這些都是很實際的考慮。因為奧運后要把這里變成一個社區的話,這種大型的建筑是用不上的。”
位于奧林匹克公園原址的每一幢建筑物被拆毀后,他們都設法捕捉蝙蝠和筑巢的鳥類,比如在河邊的堤燕,或者在電纜上筑巢的獵鷹。“雖然是個污染區域,但是棲息生物種類令人吃驚的多。”奧利弗對記者說。
在看到各種生物被認真標號,暫時轉移到其他地方,然后小心翼翼地再放回倫敦奧林匹克公園之后,你不得不佩服英國承建商這股精心細致的勁頭。不過轉念一想,英國納稅人對于倫敦東區的城市復興(Regeneration)計劃的批評,以及那股子對奧運會預算嚴重超標的咬牙切齒之情,正是令英國政府精打細算和小心謹慎動力之源泉。
現在,倫敦奧組委的辯解口號是,“75%花在倫敦奧運會上的錢一定在奧運會結束后還能長存在某些地方。”
為此,就在2009年5月,英國就成立了奧林匹克公園遺產公司;2012年4月,在同幾個機構合并后,上述公司正式轉化成為倫敦發展促進署(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著手消化處理奧運會遺產,手中則掌握著八處奧運永久性建筑,其中目前只有體育館和媒體中心的未來還未敲定。
與此同時,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在奧運會結束后,從2012年10月到2014年3月,將會有3億英鎊的資金投入到奧利匹克公園的改造中,而倫敦市長辦公室的遠大設想是,到2016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將成為倫敦十大旅游景點之一。
在未來的25年中,僅在奧林匹克公園內就將會有84.5萬千平方米的住宅和商業用地等待開發,而圍繞著公園也有著多重規劃發展計劃。倫敦發展促進署執行總裁戈登?伊恩斯(Gordon Innes)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非常希望中國能參與到這些投資中。”
城市復興計劃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結束,意味著東倫敦新生的開始。
不過,著名英籍華人城市設計師和總體規劃師楊威博士對記者表示,在幾十年前英國曾有一場爭論,而且還為此做過一個報告,就是到底應該發展倫敦附近的一個田園新城米爾頓-凱恩斯,還是要發展倫敦東區斯特拉特福德市,這涉及優先權的問題。當時的報告結果是,即便不發展米爾頓-凱恩斯,倫敦東區也不會拿到投資或者復興的好處。
這顯示了撬動倫敦東區之難:400年間,斯特拉特福德在不斷的重度污染中被遺忘,除了奧運盛會之外,也沒有什么資本投入可以“挽救”這片棕色土壤。
17世紀,東區被用于紡織、印刷,在18世紀則用于汽油、工廠,在近兩個世紀以來又被工業污染,這其中包括廢料、化學物品、膠水工廠、垃圾填放,以及汽車廠等等。
且不談該地區在倫敦人心目中的形象、失業率以及暴力問題,單在技術層面上進行改造和建設公園,維持“綠色”奧運和遺產就是一個難題:該區域的土壤是高度污染類型的土壤。
最終承擔業務的Atkins公司設立了一個“土壤醫院”,超過80%的被污染的泥土再次清理,并在工地上通過土壤生物修復技術(通過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來清理土壤)得到了再次利用。
不過,即便是在建設之處,英國方面也已經考慮到奧運場館的后續可持續性問題。
“奧運村所在的地點原來是一個不太好的地段,現在是進行改造。奧運會只是兩個星期的事情,那么奧運結束之后更長久的時間,這些場館和設施應該怎樣利用,這是更重要的問題。”在倫敦長期為中方企業介紹投資機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對本報表示,“有些建筑只是臨時性的,奧運會結束后就會拆掉,變成綠地,這些都是很實際的考慮。因為奧運后要把這里變成一個社區的話,這種大型的建筑是用不上的。”
- 上一篇:游客只知夏雨荷 濟南城市營銷“太低調 2018/4/2
- 下一篇:世界規劃大師論道四川成都北城改造工程 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