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園林藝術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雙贏
2018/6/14 18:50:44??????點擊:
筆者?訪了中國園林界的一批名人、能人,他們有的是工程院院士、教授;有的是著名學者、專家;有的是知名園林設計師。他們中有的人酷愛京劇,自己還能自拉自唱;有的喜愛美術書法,自己能畫一手佳畫、寫一筆好字;有的熱愛西方音樂,能彈鋼琴、拉小提琴。總之,他們都十分喜愛并懂得文化藝術。他們在進行園林策劃、構思、創意與設計中,能夠從文化藝術中吸收素材、汲取養份,能將園林藝術與文化藝術融為一體。
昆曲是中國傳承了六百多年的一門高雅藝術,而在前幾年昆曲卻在逐步走向衰敗。全國從事昆曲演出的專業演員只有600來人。以蘇州昆劇院為例,每年國家撥款800萬元左右,除去90多位退休員工的工資等還剩余500萬元左右。這500萬元不僅要分配全院編制內和簽約的150位演職員工的工資,還要包括演出設備折舊,場地維護等費用。由于院里經費少,因此演員的工資普遍不高,一般三級演員工資也就1000多元。而這個工資比例占了全院職工收入人數的大頭。工資太低,社會關注度低,又難成明星,這造成昆曲藝術后繼無人、每況愈下。
在昆曲面臨困難的時刻,將蘇州園林的設計藝術與發源于江蘇的昆曲藝術結合在一起,一個智慧的策劃也許能幫助拯救昆曲藝術,也給蘇州園林增添了藝術氛圍與活力。實景版的昆曲《牡丹亭》的演出舞臺就設在蘇州的山水園林之中。園林設計師、昆曲導演聯手將蘇州桃花塢西大營五畝園設置成《牡丹亭》一劇的大背景、大舞臺。園中的樓閣亭臺、小橋流水,長廊假山為打造環境氣氛、烘托戲曲劇情起到了原本舞臺上假景假山根本無法相比的重要作用。
昆曲是中國傳承了六百多年的一門高雅藝術,而在前幾年昆曲卻在逐步走向衰敗。全國從事昆曲演出的專業演員只有600來人。以蘇州昆劇院為例,每年國家撥款800萬元左右,除去90多位退休員工的工資等還剩余500萬元左右。這500萬元不僅要分配全院編制內和簽約的150位演職員工的工資,還要包括演出設備折舊,場地維護等費用。由于院里經費少,因此演員的工資普遍不高,一般三級演員工資也就1000多元。而這個工資比例占了全院職工收入人數的大頭。工資太低,社會關注度低,又難成明星,這造成昆曲藝術后繼無人、每況愈下。
在昆曲面臨困難的時刻,將蘇州園林的設計藝術與發源于江蘇的昆曲藝術結合在一起,一個智慧的策劃也許能幫助拯救昆曲藝術,也給蘇州園林增添了藝術氛圍與活力。實景版的昆曲《牡丹亭》的演出舞臺就設在蘇州的山水園林之中。園林設計師、昆曲導演聯手將蘇州桃花塢西大營五畝園設置成《牡丹亭》一劇的大背景、大舞臺。園中的樓閣亭臺、小橋流水,長廊假山為打造環境氣氛、烘托戲曲劇情起到了原本舞臺上假景假山根本無法相比的重要作用。
- 上一篇:污水處理新工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2018/6/14
- 下一篇:韓國高速公路造景的歷史變遷 201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