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園: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2018/8/21 15:01:06??????點擊:
我國森林旅游快速發展大致始于20世紀80年代。截止2017年底,全國已批建森林公園3505個,其中國家級881處,年旅游收入1100.7億元,約占全國旅游業總收入的25%以上。但是,受多因素影響,森林公園發展走了不少彎路。到目前為止,不少仍處在誤區之中,甚至還有繼續之趨勢。本文旨在檢討問題,聚焦未來,以期促進森林旅游事業健康發展
1、過分強調突出公園特色。在很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評審會上,“突出特色”幾乎成了專家們的一致要求。實際上,就某一氣候區域或地理單元來講,森林景觀資源的同質化是先天性的、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所以,規劃設計中過分強調“突出景區特色”,無異于扭曲其思想主旨、有意放大“人為”空間、背離原汁原味的原則。九寨溝的水體景觀,云臺山的巖溶峽谷景觀,張家界的峰林景觀等,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固有的。
2、效益第一而非保護第一。生態旅游的概念來源于綠色旅游或自然旅游,最初是指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旅游。生態旅游是“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旅游,是“保護性旅游”和“可持續性旅游”。旅游對象是原生、和諧的自然生態系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而實際上并非完全如此。大量置入土方工程和娛樂項目,諸如修筑水壩、人造瀑布、雕塑、石刻、野生動物觀賞、馬術俱樂部、CS實戰、過山車、滑道、滑索、射擊等。將經濟效益最大化放在了首位。
3、建筑設施城市化傾向明顯。由于對生態旅游的本質認識不清,片面地追求“洋氣”、排場,在森林公園內規劃大型主題廣場、過度恢復寺廟等宗教建筑、改造擴大原有聚落規模等,往往使原來非常自然的文化機理遭到了破壞,導致人工構筑物規模過大;鐘愛現代建筑甚至后現代建筑、異域風格,城市化傾向嚴重,將旅游區儼然建設成了現代化的小城鎮,大大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建筑與環境極不協調,失去了山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和鄉土文化之美。
4、景觀資源與市場規劃錯配。不同森林公園有著不同類別、等級和特色的風景資源,并由此決定著其市場影響力。在地理區位、交通條件、游客文化偏好、價值取向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會形成潛在的客源市場和消費群體。市場規模、客源地規劃應與之相適應。但是在森林公園規劃中,往往過分夸大市場預期、虛抬市場規模,動輒歐美市場、東南亞市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灣經濟圈市場等等,聽起來宏觀壯麗,但使規劃失去了科學性和嚴肅性。
5、功能屬性不清區劃不合理。大自然的生命體系中,越是高級的系統其功能分化越顯著。同樣,森林公園規劃中,大凡優質資源、等級較高的景區就越要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形成清晰可界的功能分區。反過來,對一些資源品質一般、規模較小的低等級的森林公園,其功能分區可縮減甚至融合兼并。現實中經常出現功能區定位不準、分工不清等問題,游覽區有住宿、餐飲,接待服務區有游覽活動,造成系統功能交叉,位置錯亂,游線混亂。明明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旅游資源也不錯,但區劃簡單、功能區兼并得很厲害。反倒過來的情況也常存在。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不合適的。
6、公園范圍區劃趨合行政界線。森林公園范圍的確定應該綜合考慮景觀資源分布、主要植被類型、動物棲息地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以及村民聚落基本布局與社區行政區劃等。但是,森林公園規劃實踐中,受土地權屬的影響,多以林場邊界、鄉界、縣界等為基礎,按照自然地形確定,往往使生態系統割裂,動物棲息地片段化、孤島化,與森林公園應有的保護目標大相徑庭,也為后續經營管理埋下了諸多隱患。
1、過分強調突出公園特色。在很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評審會上,“突出特色”幾乎成了專家們的一致要求。實際上,就某一氣候區域或地理單元來講,森林景觀資源的同質化是先天性的、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所以,規劃設計中過分強調“突出景區特色”,無異于扭曲其思想主旨、有意放大“人為”空間、背離原汁原味的原則。九寨溝的水體景觀,云臺山的巖溶峽谷景觀,張家界的峰林景觀等,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固有的。
2、效益第一而非保護第一。生態旅游的概念來源于綠色旅游或自然旅游,最初是指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旅游。生態旅游是“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旅游,是“保護性旅游”和“可持續性旅游”。旅游對象是原生、和諧的自然生態系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而實際上并非完全如此。大量置入土方工程和娛樂項目,諸如修筑水壩、人造瀑布、雕塑、石刻、野生動物觀賞、馬術俱樂部、CS實戰、過山車、滑道、滑索、射擊等。將經濟效益最大化放在了首位。
3、建筑設施城市化傾向明顯。由于對生態旅游的本質認識不清,片面地追求“洋氣”、排場,在森林公園內規劃大型主題廣場、過度恢復寺廟等宗教建筑、改造擴大原有聚落規模等,往往使原來非常自然的文化機理遭到了破壞,導致人工構筑物規模過大;鐘愛現代建筑甚至后現代建筑、異域風格,城市化傾向嚴重,將旅游區儼然建設成了現代化的小城鎮,大大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建筑與環境極不協調,失去了山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和鄉土文化之美。
4、景觀資源與市場規劃錯配。不同森林公園有著不同類別、等級和特色的風景資源,并由此決定著其市場影響力。在地理區位、交通條件、游客文化偏好、價值取向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會形成潛在的客源市場和消費群體。市場規模、客源地規劃應與之相適應。但是在森林公園規劃中,往往過分夸大市場預期、虛抬市場規模,動輒歐美市場、東南亞市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灣經濟圈市場等等,聽起來宏觀壯麗,但使規劃失去了科學性和嚴肅性。
5、功能屬性不清區劃不合理。大自然的生命體系中,越是高級的系統其功能分化越顯著。同樣,森林公園規劃中,大凡優質資源、等級較高的景區就越要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形成清晰可界的功能分區。反過來,對一些資源品質一般、規模較小的低等級的森林公園,其功能分區可縮減甚至融合兼并。現實中經常出現功能區定位不準、分工不清等問題,游覽區有住宿、餐飲,接待服務區有游覽活動,造成系統功能交叉,位置錯亂,游線混亂。明明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旅游資源也不錯,但區劃簡單、功能區兼并得很厲害。反倒過來的情況也常存在。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不合適的。
6、公園范圍區劃趨合行政界線。森林公園范圍的確定應該綜合考慮景觀資源分布、主要植被類型、動物棲息地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以及村民聚落基本布局與社區行政區劃等。但是,森林公園規劃實踐中,受土地權屬的影響,多以林場邊界、鄉界、縣界等為基礎,按照自然地形確定,往往使生態系統割裂,動物棲息地片段化、孤島化,與森林公園應有的保護目標大相徑庭,也為后續經營管理埋下了諸多隱患。
- 上一篇:第十九屆漳州花博會即將開幕,1500多個品種待亮相 2018/8/21
- 下一篇:鮮花價格突然暴漲 花店老板被打個措手不及 201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