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與北大的“城市雙修”理論與實踐
2018/8/24 9:26:40??????點擊:
繼住建部于2015年4月2日公布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后,于6月10日又下發文件,原則同意將三亞列為“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雙修)”的首個試點城市。在住建部陳政高部長的倡導下, 在住建部的積極推動下,“城市雙修”從三亞發起,星星之火開始在全國燎原起來,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開性和強制性。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
在生態建設方面,要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在俞孔堅教授的觀點里,過多修飾的“小腳”式城市規劃、城市建設,需要更多的人工維護,導致高成本且不可持續;而充滿自然生機的“大腳”式城市規劃和建設,具有生態自我調節功能,能夠滿足步行、騎車等功能性的多樣需求。應通過“反規劃”途徑,運用“大腳革命”的理念和生態修復技術,砸掉硬化的河岸和海岸、鏟掉化妝式的花壇和鋪裝廣場,建立“大腳式”的生態基礎設施,修復河流與濕地系統,回歸豐產的土地,完善城市與鄉村的慢行系統,建立國土與城市的綠色海綿系統 ,再造秀美山川,建設美麗中國。
在生態建設方面,要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在俞孔堅教授的觀點里,過多修飾的“小腳”式城市規劃、城市建設,需要更多的人工維護,導致高成本且不可持續;而充滿自然生機的“大腳”式城市規劃和建設,具有生態自我調節功能,能夠滿足步行、騎車等功能性的多樣需求。應通過“反規劃”途徑,運用“大腳革命”的理念和生態修復技術,砸掉硬化的河岸和海岸、鏟掉化妝式的花壇和鋪裝廣場,建立“大腳式”的生態基礎設施,修復河流與濕地系統,回歸豐產的土地,完善城市與鄉村的慢行系統,建立國土與城市的綠色海綿系統 ,再造秀美山川,建設美麗中國。
- 上一篇:2015ASLA住宅設計類榮譽獎——美國mill creek 2018/8/24
- 下一篇:這些曬不死的花卉最適合夏天養 201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