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真正的“逆城市化”還差很遠
2018-4-20 17:20:14??????點擊:
“逆城市化”這個概念是美國地理學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來的。它指的是西方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病”越來越嚴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開始往郊區或者農村流動。美國“逆城市化”的時候,第一步,富人先搬出去,因為他們很有能力,有錢,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他們搬出去之后,附近的一些基礎設施就建起來了。第二步,中產階級搬出去,因為富人搬出去之后,相關配套設施也慢慢出來了。更多配套設施出來了后,一些工廠也搬出去了,到最后形成一個具有多項功能的小城鎮。這小城鎮交通不擁擠,環境優雅,治安良好,工廠、公司又都在附近,慢慢就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依附于大城市的小城鎮,這就是一個富裕社會發展到最后的必然結果。
而我在《財經郎眼06》中就指出,中國的“逆城市化”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舉個例子,根據2010年8月15號新華網的報道,浙江全省“農轉非”數量從2004年的57.7萬人降到2009年的18.9萬人,降幅高達67%.我這還有一個數據,杭州、義烏、桐鄉等地有200多名公務員把戶口遷到農村了,我們平常說的是“農轉非”,現在這個詞叫“非轉農”。為什么會出現“非轉農”?其實就是土地的利益。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爭奪補償分紅。你看在我們“城市化”快的地區,農民即使什么都不干,靠租土地一年坐收幾十萬。這種現象太有意思了,難道這代表說我們的“逆城市化”是我們富裕的開始
- 上一篇:湖泊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投入500億進行保護 2018/4/20
- 下一篇:李保峰教授:綠色建筑并不是最"舒適"的建筑 20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