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仁威廟
2018/9/10 10:15:24??????點擊:
仁威廟坐落于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內,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字。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模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了后二進建筑和東序。
仁威廟初建時稱北帝廟。據說,因真武帝司水,故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來改稱仁威廟了。
仁威廟的得名還另有一說。
泮塘地處嶺南水鄉,素以種蓮藕、菱角、茨菇、馬蹄(荸薺)、茭筍等“泮塘五秀”而馳名。泮塘鄉民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災”,故對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誠”。話說泮塘當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有一天,兄弟倆去打魚發現一塊怪石,拾回家中立為神像,從此“生活順景,得心應手”,后傳遍鄉里,十里之內,參拜者眾。到鄉里集資修建廟時,鄉人便將廟名改為“仁威”了。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前三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
仁威廟初建時稱北帝廟。據說,因真武帝司水,故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來改稱仁威廟了。
仁威廟的得名還另有一說。
泮塘地處嶺南水鄉,素以種蓮藕、菱角、茨菇、馬蹄(荸薺)、茭筍等“泮塘五秀”而馳名。泮塘鄉民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災”,故對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誠”。話說泮塘當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有一天,兄弟倆去打魚發現一塊怪石,拾回家中立為神像,從此“生活順景,得心應手”,后傳遍鄉里,十里之內,參拜者眾。到鄉里集資修建廟時,鄉人便將廟名改為“仁威”了。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前三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
- 上一篇:黃山市黃山區第一代馬尾松毛蟲發生趨勢 2018/9/10
- 下一篇:佳木斯佛光寺 201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