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繼電器怎么調時間?工作原理及種類等內容講解
2018/11/10 18:45:27??????點擊:
時間繼電器怎么調時間?
(1)調整靜鐵心與銜鐵間的非導磁性墊片
非導磁性墊片不同厚度改變了工作氣隙,氣隙改變后,銜鐵閉合后的穩定磁通也隨之改變,由于磁通在正常工作時已接近飽和,氣隙改變不大時對穩定磁通的大小幾乎沒有影響,但接入一定厚度的墊片將使剩磁通明顯改變,因而改變了磁通變化曲線的位置,在釋放彈簧松緊一定情況下,釋放磁通不變,因此增加墊片的厚度可以減少延時;反之將增加延時。非導磁性墊片一般用磷銅片制成,厚度為0.1、0.2、0.3mm,這種調節延時的方法為階梯調節,故用于粗調。
2、調節釋放彈簧
釋放彈簧越緊,反力越大,銜鐵越易打開,延時越小,反之釋放彈簧越松,則延時越大,釋放彈簧的調節有一定限度,不能無限制地調松釋放彈簧以達到延時增大,因為彈簧過松,延時會不準確,甚至銜鐵會不能釋放;同樣也不能使彈簧過緊,以免銜鐵不能吸合,這種方法可以連續平滑調節,故用于細調。
時間繼電器工作原理
當線圈通電時,銜鐵及托板被鐵心吸引而瞬時下移,使瞬時動作觸點接通或斷開,但是活塞桿和杠桿不能同時跟著銜鐵一起下落,因為活塞桿的上端連著氣室中的橡皮膜,當活塞桿在釋放彈簧的作用下開始向下運動時,橡皮膜隨之向下凹,上面空氣室的空氣變得稀薄而使活塞桿受到阻尼作用而緩慢下降,經過一定時間,活塞桿下降到一定位置,便通過杠桿推動延時觸點動作,使動斷觸點斷開,動合觸點閉合,從線圈通電到延時觸點完成動作,這段時間就是繼電器的延時時間,延時時間的長短可以用螺釘調節空氣室進氣孔的大小來改變,吸引線圈斷電后,繼電器依靠恢復彈簧的作用而復原。空氣經出氣孔被迅速排出。
時間繼電器怎么調時間?工作原理及種類等內容講解
時間繼電器種類
1、空氣阻尼式時間繼電器:又稱為氣囊式時間繼電器,它是根據空氣壓縮產生的阻力來進行延時的,其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延時范圍大(0.4~180s),但延時精確度低;
2、電磁式時間繼電器:延時時間短(0.3~1.6s),但它結構比較簡單,通常用在斷電延時場合和直流電路中;
3、電動式時間繼電器:原理與鐘表類似,它是由內部電動機帶動減速齒輪轉動而獲得延時的,這種繼電器延時精度高,延時范圍寬(0.4~72h),但結構比較復雜,價格很貴;
4、晶體管式時間繼電器:又稱為電子式時間繼電器,它是利用延時電路來進行延時的,這種繼電器精度高,體積小。
(1)調整靜鐵心與銜鐵間的非導磁性墊片
非導磁性墊片不同厚度改變了工作氣隙,氣隙改變后,銜鐵閉合后的穩定磁通也隨之改變,由于磁通在正常工作時已接近飽和,氣隙改變不大時對穩定磁通的大小幾乎沒有影響,但接入一定厚度的墊片將使剩磁通明顯改變,因而改變了磁通變化曲線的位置,在釋放彈簧松緊一定情況下,釋放磁通不變,因此增加墊片的厚度可以減少延時;反之將增加延時。非導磁性墊片一般用磷銅片制成,厚度為0.1、0.2、0.3mm,這種調節延時的方法為階梯調節,故用于粗調。
2、調節釋放彈簧
釋放彈簧越緊,反力越大,銜鐵越易打開,延時越小,反之釋放彈簧越松,則延時越大,釋放彈簧的調節有一定限度,不能無限制地調松釋放彈簧以達到延時增大,因為彈簧過松,延時會不準確,甚至銜鐵會不能釋放;同樣也不能使彈簧過緊,以免銜鐵不能吸合,這種方法可以連續平滑調節,故用于細調。
時間繼電器工作原理
當線圈通電時,銜鐵及托板被鐵心吸引而瞬時下移,使瞬時動作觸點接通或斷開,但是活塞桿和杠桿不能同時跟著銜鐵一起下落,因為活塞桿的上端連著氣室中的橡皮膜,當活塞桿在釋放彈簧的作用下開始向下運動時,橡皮膜隨之向下凹,上面空氣室的空氣變得稀薄而使活塞桿受到阻尼作用而緩慢下降,經過一定時間,活塞桿下降到一定位置,便通過杠桿推動延時觸點動作,使動斷觸點斷開,動合觸點閉合,從線圈通電到延時觸點完成動作,這段時間就是繼電器的延時時間,延時時間的長短可以用螺釘調節空氣室進氣孔的大小來改變,吸引線圈斷電后,繼電器依靠恢復彈簧的作用而復原。空氣經出氣孔被迅速排出。
時間繼電器怎么調時間?工作原理及種類等內容講解
時間繼電器種類
1、空氣阻尼式時間繼電器:又稱為氣囊式時間繼電器,它是根據空氣壓縮產生的阻力來進行延時的,其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延時范圍大(0.4~180s),但延時精確度低;
2、電磁式時間繼電器:延時時間短(0.3~1.6s),但它結構比較簡單,通常用在斷電延時場合和直流電路中;
3、電動式時間繼電器:原理與鐘表類似,它是由內部電動機帶動減速齒輪轉動而獲得延時的,這種繼電器延時精度高,延時范圍寬(0.4~72h),但結構比較復雜,價格很貴;
4、晶體管式時間繼電器:又稱為電子式時間繼電器,它是利用延時電路來進行延時的,這種繼電器精度高,體積小。
- 上一篇:氣動調節閥結構、安裝技巧、作用方式等 2018/11/10
- 下一篇:防爆報警器哪種比較好 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