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遜評論:雅各布斯與人行道
2018-5-26 10:35:13??????點擊:
發展中國家的后發優勢,在于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借鑒發達國家的教訓。然而遠非所有的人,都有這個自覺性。近年來我國進入轎車時代,人們熱議"人行道"問題,卻不大注意前人的經驗教訓,以至于我國公眾,根本就沒聽說過簡.雅各布斯這個人。
轎車是德國發明的,但最先把它成為大眾消費品的,卻是美國。歐洲和美國對待私家轎車的態度尖銳對立,導致歐美兩種不同模式的城市建設理念。套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歐洲模式"以人為本",在人車矛盾中,首先服從人居需要,傳統街道和大量文化古跡,因此得到了完好保存;美國模式是"以車為本",在人車矛盾中,首先服務車行需要,毫不留情地大拆大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人自認為國家年輕,沒有多少文化古跡值得留戀。大拆大建使美國最先普及轎車,形成了"汽車社會"。甚至在經濟大蕭條時,失業工人流浪全國尋找就業機會,往往是開著一輛大卡車,裝上一家老小和全部家當。斯坦倍克的文學名著《憤怒的葡萄》,從頭到尾都是這樣一個失業工人家庭的遭遇,故事沿著貫穿美國大陸的66號公路展開。一家人有車無房,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掙到哪里,花到哪里……。
"以車為本"的理念一直持續到1961年,一個劃時代的人,一本劃時代的書,徹底扭轉了這一切。這個人就是簡.雅各布斯,這本書就是她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簡.雅各布斯(1911-2006)是出生在美國的加拿大人,家人多以教書為業,不僅男女平等,而且自由選擇人生道路。她早年拒絕上大學寧可當速記員,便已表現出特立獨行的個性。后來又當了多年記者,才在22歲上大學進修,28歲嫁給一個建筑設計師,自學了建筑及規劃知識。1958年在《財富》雜志發表《市中心為人民而存在》,一舉成名,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贊助,然后用一年多時間,寫作并出版《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轎車是德國發明的,但最先把它成為大眾消費品的,卻是美國。歐洲和美國對待私家轎車的態度尖銳對立,導致歐美兩種不同模式的城市建設理念。套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歐洲模式"以人為本",在人車矛盾中,首先服從人居需要,傳統街道和大量文化古跡,因此得到了完好保存;美國模式是"以車為本",在人車矛盾中,首先服務車行需要,毫不留情地大拆大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人自認為國家年輕,沒有多少文化古跡值得留戀。大拆大建使美國最先普及轎車,形成了"汽車社會"。甚至在經濟大蕭條時,失業工人流浪全國尋找就業機會,往往是開著一輛大卡車,裝上一家老小和全部家當。斯坦倍克的文學名著《憤怒的葡萄》,從頭到尾都是這樣一個失業工人家庭的遭遇,故事沿著貫穿美國大陸的66號公路展開。一家人有車無房,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掙到哪里,花到哪里……。
"以車為本"的理念一直持續到1961年,一個劃時代的人,一本劃時代的書,徹底扭轉了這一切。這個人就是簡.雅各布斯,這本書就是她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簡.雅各布斯(1911-2006)是出生在美國的加拿大人,家人多以教書為業,不僅男女平等,而且自由選擇人生道路。她早年拒絕上大學寧可當速記員,便已表現出特立獨行的個性。后來又當了多年記者,才在22歲上大學進修,28歲嫁給一個建筑設計師,自學了建筑及規劃知識。1958年在《財富》雜志發表《市中心為人民而存在》,一舉成名,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贊助,然后用一年多時間,寫作并出版《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 上一篇:縱橫交錯的創意建筑設計 2018/5/26
- 下一篇:如何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01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