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庭院設計之禪意
2018-4-12 9:59:28??????點擊:
歷史上,日本派出大量僧人到中國修習佛教經典和研習佛教文化,他們把中國最好的佛教思想,特別是禪宗體系帶回日本,并發展到極致。
從漢代起,日本就受中國深厚文化的影響。到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期,日本開始大量吸收中國的盛唐文化,中國文化也從各方面不斷刺激著日本社會。
園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國園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園的影響,因而一直保持著與中國園林相近的自然式風格。但結合日本的自然條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獨特風格而自成體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院,精巧細致,在再現自然風景方面十分凝煉。并講究造園意匠,極富禪意和哲學意味,形成了極端“寫意”的藝術風格。
飛鳥時代
538年,從百濟傳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發展,建筑、雕刻、繪畫、工藝也從中國輸入到日本列島而興盛起來。在庭院方面,首推古天皇時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響,在宮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內,布置石造、須彌山,作為庭院主體。
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文化主要是貴族文化,他們憧憬中國的文化,喜作漢詩和漢文,漢代的“三山一池”仙境也影響日本的文學和庭院。這個時期受海洋景觀的刺激,池中之島興起,還有瀑布、溪流的創作。庭院建筑也有了發展。
平安時代
794—1192年,京都山水優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質肥沃,樹草豐富,巖石質良,為庭院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載,恒武天皇時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園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漢上林苑營造了“神泉苑”。
這一時代前期對庭院山水草木經營十分重視,而且要求表現自然,并逐漸形成以池和島為主題的“水石庭”風格,且誕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傳書,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記》)。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圖》一卷。
封建時代
12世紀末,日本社會進入封建時代,武士文化有了顯著的發展,形成樸素實用的宅院;同時,宋朝禪宗傳入日本,并以天臺宗為基礎,建立了法華宗。
禪宗思想對吉野時代及以后的庭院新樣式的形成有較大影響。此時已逐漸形成“縮景園”和佛教方丈庭的園林形式。
室町時代
14—15世紀是日本庭院的黃金時代,造園技術發達,造園意匠最具特色,庭院名師輩出。鐮倉吉野時代萌芽的新樣式有了發展。
室町時代名園很多,不少名園還留存到如今。其中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東庭等為代表的所謂“枯山水”庭院最為著名。
桃山時代
16世紀,茶庭勃興。茶庭順應自然,面積不大,單設或與庭院其他部分隔開。四周圍以竹籬,有庭門和小徑通到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湯儀式的茶屋。
茶庭面積雖小,但要表現自然的片斷,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chanayu(茶)的精神協調,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進入茶庭好似遠離塵凡一般。
庭中栽植主要為常綠樹,潔凈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長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靜寂”的氛圍。
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對水墨畫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無色表現幽靜、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積極意義。茶庭中對石燈、水缽的布置,尤其是飛石、敷石有了進一步發展。
江戶時代
17—19世紀初期,完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確立起來。當時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離宮庭院。庭院中心為水池,池心有三島,島間有橋相連,池苑周圍主要苑路環回,導引到茶庭洼地以及亭軒院屋建筑。
全園主要建筑是古書院、中書院、新書院相錯落的建筑組合。池岸曲折,橋梁、石燈、蹲配等別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種類豐富,配合多彩。
修學院離宮庭院,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點,有文人趣味的特征,與桂離宮并稱為江戶時代初期雙璧。此時園林不僅集中于幾個大城市,也遍及全國。
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后,日本庭院開始歐化。但歐洲的影響只限于城市公園和一些“洋風”住宅的庭院,私家園林仍以傳統風格為主。而且,日本園林作為一種獨特的風格傳播到歐美各地。
枯山水
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園手法,系日本園林的精華。其本質意義是無水之庭,即庭院內敷白砂,綴以石組或適量樹木,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池泉園
是以池泉為中心的園林構成,體現日本園林的本質特征,即島國國家的特征。園中以水池為中心,布置島、瀑布、土山、溪流、橋、亭、榭等。
筑山庭
是在庭院內堆土筑成假山,綴以石組、樹木、飛石、石燈籠的園林構成。一般要求有較大的規模,以表現開闊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達到幽深豐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園山在中國園林中被稱為崗或阜,日本稱為“筑山”(較大的崗阜)或“野筋”(坡度較緩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園為主,筑山庭為輔。
平庭即
在平坦的基地上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園林,一般在平坦的園地上表現出一個山谷地帶或原野的風景,用各種巖石、植物、石燈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組成各種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壇等。
根據庭內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種格式。
茶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園林之中,為進行茶道的禮儀而創造的一種園林形式。面積很小,可設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進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間里,布置各種景觀。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線,經廁所、洗手缽最后到達目的地。
茶庭猶如中國園林的園中之園,但空間的變化沒有中國園林層次豐富。其園林的氣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松葉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象征圣潔泉水,以寺社的圍墻、石燈籠來模仿古剎神社的肅穆清靜。
樣式
回游式、觀賞式、坐觀式、舟游式是指在大型庭院中,設有“回游式”的環池設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覽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環池設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觀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加園林的趣味性。有別于中國園林的步移景隨,日本園林是以靜觀為主。
從漢代起,日本就受中國深厚文化的影響。到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期,日本開始大量吸收中國的盛唐文化,中國文化也從各方面不斷刺激著日本社會。
園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國園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園的影響,因而一直保持著與中國園林相近的自然式風格。但結合日本的自然條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獨特風格而自成體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院,精巧細致,在再現自然風景方面十分凝煉。并講究造園意匠,極富禪意和哲學意味,形成了極端“寫意”的藝術風格。
飛鳥時代
538年,從百濟傳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發展,建筑、雕刻、繪畫、工藝也從中國輸入到日本列島而興盛起來。在庭院方面,首推古天皇時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響,在宮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內,布置石造、須彌山,作為庭院主體。
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文化主要是貴族文化,他們憧憬中國的文化,喜作漢詩和漢文,漢代的“三山一池”仙境也影響日本的文學和庭院。這個時期受海洋景觀的刺激,池中之島興起,還有瀑布、溪流的創作。庭院建筑也有了發展。
平安時代
794—1192年,京都山水優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質肥沃,樹草豐富,巖石質良,為庭院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載,恒武天皇時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園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漢上林苑營造了“神泉苑”。
這一時代前期對庭院山水草木經營十分重視,而且要求表現自然,并逐漸形成以池和島為主題的“水石庭”風格,且誕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傳書,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記》)。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圖》一卷。
封建時代
12世紀末,日本社會進入封建時代,武士文化有了顯著的發展,形成樸素實用的宅院;同時,宋朝禪宗傳入日本,并以天臺宗為基礎,建立了法華宗。
禪宗思想對吉野時代及以后的庭院新樣式的形成有較大影響。此時已逐漸形成“縮景園”和佛教方丈庭的園林形式。
室町時代
14—15世紀是日本庭院的黃金時代,造園技術發達,造園意匠最具特色,庭院名師輩出。鐮倉吉野時代萌芽的新樣式有了發展。
室町時代名園很多,不少名園還留存到如今。其中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東庭等為代表的所謂“枯山水”庭院最為著名。
桃山時代
16世紀,茶庭勃興。茶庭順應自然,面積不大,單設或與庭院其他部分隔開。四周圍以竹籬,有庭門和小徑通到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湯儀式的茶屋。
茶庭面積雖小,但要表現自然的片斷,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chanayu(茶)的精神協調,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進入茶庭好似遠離塵凡一般。
庭中栽植主要為常綠樹,潔凈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長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靜寂”的氛圍。
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對水墨畫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無色表現幽靜、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積極意義。茶庭中對石燈、水缽的布置,尤其是飛石、敷石有了進一步發展。
江戶時代
17—19世紀初期,完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確立起來。當時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離宮庭院。庭院中心為水池,池心有三島,島間有橋相連,池苑周圍主要苑路環回,導引到茶庭洼地以及亭軒院屋建筑。
全園主要建筑是古書院、中書院、新書院相錯落的建筑組合。池岸曲折,橋梁、石燈、蹲配等別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種類豐富,配合多彩。
修學院離宮庭院,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點,有文人趣味的特征,與桂離宮并稱為江戶時代初期雙璧。此時園林不僅集中于幾個大城市,也遍及全國。
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后,日本庭院開始歐化。但歐洲的影響只限于城市公園和一些“洋風”住宅的庭院,私家園林仍以傳統風格為主。而且,日本園林作為一種獨特的風格傳播到歐美各地。
枯山水
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園手法,系日本園林的精華。其本質意義是無水之庭,即庭院內敷白砂,綴以石組或適量樹木,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池泉園
是以池泉為中心的園林構成,體現日本園林的本質特征,即島國國家的特征。園中以水池為中心,布置島、瀑布、土山、溪流、橋、亭、榭等。
筑山庭
是在庭院內堆土筑成假山,綴以石組、樹木、飛石、石燈籠的園林構成。一般要求有較大的規模,以表現開闊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達到幽深豐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園山在中國園林中被稱為崗或阜,日本稱為“筑山”(較大的崗阜)或“野筋”(坡度較緩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園為主,筑山庭為輔。
平庭即
在平坦的基地上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園林,一般在平坦的園地上表現出一個山谷地帶或原野的風景,用各種巖石、植物、石燈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組成各種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壇等。
根據庭內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種格式。
茶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園林之中,為進行茶道的禮儀而創造的一種園林形式。面積很小,可設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進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間里,布置各種景觀。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線,經廁所、洗手缽最后到達目的地。
茶庭猶如中國園林的園中之園,但空間的變化沒有中國園林層次豐富。其園林的氣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松葉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象征圣潔泉水,以寺社的圍墻、石燈籠來模仿古剎神社的肅穆清靜。
樣式
回游式、觀賞式、坐觀式、舟游式是指在大型庭院中,設有“回游式”的環池設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覽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環池設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觀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加園林的趣味性。有別于中國園林的步移景隨,日本園林是以靜觀為主。
- 上一篇:梁思成手稿折射中國古建筑保護之路 2018/4/12
- 下一篇:世界造園藝術的三大體系 20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