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市化和統籌城鄉發展
2018-5-11 18:09:28??????點擊:
第一個問題是應對城鄉差距的擴大和實現城鄉平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水平從不到20%增加到50%,城鄉差距從1980年代后期以來逐步擴大,對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越來越顯著。因此,如何縮小城鄉間的收入差距,包括縮小城鄉間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的差距,是城市化中后期的重要任務。城市化發展越來越需要通過有效方式,實現城鄉平衡發展。推動城鄉平衡發展需要優先對農村和農業部門進行投資,需要促進財政的轉移支付,也需要促進城市部門的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村地區,同時需要確保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農村人口、流動人口能更加平等地享受發展的收益。
城鄉平衡發展不僅僅是要實現城鄉經濟發展的平衡,同時要重視城鄉間社會利益的合理分配。同時,城市化和城鄉統籌發展也需要實現城鄉發展能力的平衡,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效積累人力資本和經濟資本,包括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組織和市場中介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從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發展的能力,這比單純強調城市部門對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更加重要。
第二個問題是加強城鄉發展的流動性和實現城鄉結構重新構造。城鄉間不僅存在人口遷移流動的相互影響,城市化和城鄉發展過程也包括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在城鄉之間的相互影響,包括土地開發利用的變化,也包括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向農村傳播和擴散。城市化的宏觀過程下包含著城鄉之間的相互影響,城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斷調整和重新構造。落后的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城市工業部門的二元結構體系逐步被打破,經濟結構從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向現代工業經濟不斷升級轉型,社會結構上的農業社會也逐步向中產階級比重不斷提升的現代社會結構演變。這種城市化內在蘊含著的結構性轉型要求實現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和促進人的流動性,當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受到阻礙,則有可能阻礙城市化的進程,而當人口的社會流動性受到阻礙,則會帶來社會結構的固化。例如當大量鄉村移民進入城市卻難以融入城市體系,難以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就會使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轉移到城市內部形成城市內部的新二元結構。社會結構的流動性受到阻礙,也限制了現代社會的中產階級的形成。因此,如何實現城鄉發展的流動性,促進城鄉間經濟社會結構的持續提升是推動城市化的重要動力。
城鄉平衡發展不僅僅是要實現城鄉經濟發展的平衡,同時要重視城鄉間社會利益的合理分配。同時,城市化和城鄉統籌發展也需要實現城鄉發展能力的平衡,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效積累人力資本和經濟資本,包括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組織和市場中介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從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發展的能力,這比單純強調城市部門對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更加重要。
第二個問題是加強城鄉發展的流動性和實現城鄉結構重新構造。城鄉間不僅存在人口遷移流動的相互影響,城市化和城鄉發展過程也包括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在城鄉之間的相互影響,包括土地開發利用的變化,也包括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向農村傳播和擴散。城市化的宏觀過程下包含著城鄉之間的相互影響,城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斷調整和重新構造。落后的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城市工業部門的二元結構體系逐步被打破,經濟結構從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向現代工業經濟不斷升級轉型,社會結構上的農業社會也逐步向中產階級比重不斷提升的現代社會結構演變。這種城市化內在蘊含著的結構性轉型要求實現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和促進人的流動性,當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受到阻礙,則有可能阻礙城市化的進程,而當人口的社會流動性受到阻礙,則會帶來社會結構的固化。例如當大量鄉村移民進入城市卻難以融入城市體系,難以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就會使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轉移到城市內部形成城市內部的新二元結構。社會結構的流動性受到阻礙,也限制了現代社會的中產階級的形成。因此,如何實現城鄉發展的流動性,促進城鄉間經濟社會結構的持續提升是推動城市化的重要動力。
- 上一篇:大學成了公園,公園又成了什么 2018/5/12
- 下一篇:屋頂綠化需各方支持 共同創建美麗“空中花園” 201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