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貴陽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及實施條件
2018-5-15 18:01:49??????點擊:
力爭到201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61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1%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達15平方米以上;2020年,達到45%以上;2050年,達到并穩定在50%以上,實現“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村庭院花園化”,生態步入良性循環,把我市建成最適宜創業、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態城市。
林城建設的突破口:加速中心城區綠化。
無庸諱言,過去由于受市中心區建筑密度過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廣等因素的制約,貴陽中心區的綠化是一個“弱項”,為此,加速中心城區綠化的工作已經被列為林城建設的突破口。貴陽市《規劃》的大致內容:市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為:“新區鋪綠、舊區增綠;藍綠相依,綠環相扣;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山城交融、組團發展”。新區鋪綠、舊區增綠:金陽新區建設注重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按照系統性、均衡性的原則,合理的規劃建設綠地系統,力爭建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生態形園林新城;市中心區則針對綠地分布不均的弱點,綠地建設從“見逢插綠”轉為“規劃建綠”,舊城改造與環境綠化建設同步進行,按服務半徑(300至500米)規劃布局區公園綠地及小游園,切實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藍綠相依,綠環相扣:加強花溪河、四方河、南明河、小車河、魚梁河、市西河、貫城河等河道的保護建設,充分利用河道兩岸的保護帶進行綠化;進一步完善片區間綠化隔離帶建設。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在中心區南部以河濱公園及人民廣場形成一個較大的中部綠心;十里河灘沿線綠化形成城市南北方向的通風走廊。山城交融、組團發展:結合貴陽“山城”特點,充分利用不適宜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山頭,加強林業綠化,并因地制宜地修建一些游覽步道等園林配套設施,突出“林城特色”。
林城建設的突破口:加速中心城區綠化。
無庸諱言,過去由于受市中心區建筑密度過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廣等因素的制約,貴陽中心區的綠化是一個“弱項”,為此,加速中心城區綠化的工作已經被列為林城建設的突破口。貴陽市《規劃》的大致內容:市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為:“新區鋪綠、舊區增綠;藍綠相依,綠環相扣;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山城交融、組團發展”。新區鋪綠、舊區增綠:金陽新區建設注重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按照系統性、均衡性的原則,合理的規劃建設綠地系統,力爭建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生態形園林新城;市中心區則針對綠地分布不均的弱點,綠地建設從“見逢插綠”轉為“規劃建綠”,舊城改造與環境綠化建設同步進行,按服務半徑(300至500米)規劃布局區公園綠地及小游園,切實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藍綠相依,綠環相扣:加強花溪河、四方河、南明河、小車河、魚梁河、市西河、貫城河等河道的保護建設,充分利用河道兩岸的保護帶進行綠化;進一步完善片區間綠化隔離帶建設。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在中心區南部以河濱公園及人民廣場形成一個較大的中部綠心;十里河灘沿線綠化形成城市南北方向的通風走廊。山城交融、組團發展:結合貴陽“山城”特點,充分利用不適宜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山頭,加強林業綠化,并因地制宜地修建一些游覽步道等園林配套設施,突出“林城特色”。
- 上一篇:個性精彩庭院生活 2018/5/15
- 下一篇:探索PM2.5背后的綠化行業機遇 20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