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疏解啟示錄:東京衛星城戰略實際失敗
2018/7/27 10:17:21??????點擊:
提到北京的城市問題,每每總會想到日本東京。
同樣是首都,同樣經濟發達、人口規模巨大,同樣曾經遭遇過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東京由于崛起進程早于北京,在解決城市問題方面,也積累了頗多經驗教訓,可為北京提供鏡鑒。
4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北京采訪了前來參加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學術周演講的日本設計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國際設計部部長岡田榮二。日本設計是日本第二大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機構。
在岡田看來,日本1980年代在東京周圍布局衛星城以分散城市功能的策略實際上失敗了,而尺度更小的城市次中心策略相對成功。對于中國最近出現的“行政副中心”問題,他認為,如果一定要建設行政副中心,“在3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建一些新功能區,將城市功能分散,可能更為便捷、有利”。
東京衛星城戰略實際失敗
《21世紀》:最近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因為北京頻繁出現嚴重的霧霾、交通擁堵等問題,中國政府希望能將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出去。而實際上,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對北京城市功能有明確定位——不宜再提“經濟中心”、“人口規模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1000萬人”,但是30年后的現實是,北京不可遏制的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龐大的規模。除了北京,在東亞,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也都曾出現過類似情況:首都不可阻擋的膨脹、變大,這是否有更深層的共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岡田榮二:這與城市政策、城市規劃密切相關。像倫敦,制定了綠帶——中間是倫敦城區,周邊是綠化控制帶,如果城市想擴張,只能放在綠帶外邊。東京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外圍建衛星城,但失敗了。
1980年代,由于東京過度單極化發展,也導致交通擁擠,因而也出現了是否要分散化的呼聲,呼吁政府機關和辦公設施搬到郊區——離東京30公里的區域。實際結果是,政府機關搬遷了,但民間企業并不愿意搬遷。當時,在東京30公里范圍內建了很多新城,蓋了大量的住宅樓。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些新城的人口又重新開始向東京城區集聚、回流。所以單極化的情況并沒有改變。現在隨著日本整體人口處于負增長狀態--雖然東京人口還在增長——日本事實上已經容忍了東京單極化的發展事實。
當然,日本也有一部分成功的——比如,橫濱的未來港,千葉的幕張,都是新城。東京也有,像臨海副都心、臺場,新宿也是把東京站周邊的辦公功能移過來的。
東京的山手線,相當于北京的二環,一圈20公里,原來所有的政府辦公功能、皇宮都在東京站附近,新宿原來是東京都的地下水處理廠,后來把東京國家職能的一部分搬到新宿,而把一部分財政職能和其他職能搬到臺場——整個臺場是基本靠填海建設起來的現代化新城——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區。注意,從東京(東京火車站附近)到新宿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臺場離東京也只有3公里,搬遷到新宿的只是政府機構,而不是企業。當然,政府機構搬遷到新宿后,也有一部分企業搬過去。搬遷之后,東京站附近進行大規模的拆遷、再開發。
同樣是首都,同樣經濟發達、人口規模巨大,同樣曾經遭遇過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東京由于崛起進程早于北京,在解決城市問題方面,也積累了頗多經驗教訓,可為北京提供鏡鑒。
4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北京采訪了前來參加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學術周演講的日本設計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國際設計部部長岡田榮二。日本設計是日本第二大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機構。
在岡田看來,日本1980年代在東京周圍布局衛星城以分散城市功能的策略實際上失敗了,而尺度更小的城市次中心策略相對成功。對于中國最近出現的“行政副中心”問題,他認為,如果一定要建設行政副中心,“在3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建一些新功能區,將城市功能分散,可能更為便捷、有利”。
東京衛星城戰略實際失敗
《21世紀》:最近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因為北京頻繁出現嚴重的霧霾、交通擁堵等問題,中國政府希望能將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出去。而實際上,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對北京城市功能有明確定位——不宜再提“經濟中心”、“人口規模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1000萬人”,但是30年后的現實是,北京不可遏制的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龐大的規模。除了北京,在東亞,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也都曾出現過類似情況:首都不可阻擋的膨脹、變大,這是否有更深層的共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岡田榮二:這與城市政策、城市規劃密切相關。像倫敦,制定了綠帶——中間是倫敦城區,周邊是綠化控制帶,如果城市想擴張,只能放在綠帶外邊。東京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外圍建衛星城,但失敗了。
1980年代,由于東京過度單極化發展,也導致交通擁擠,因而也出現了是否要分散化的呼聲,呼吁政府機關和辦公設施搬到郊區——離東京30公里的區域。實際結果是,政府機關搬遷了,但民間企業并不愿意搬遷。當時,在東京30公里范圍內建了很多新城,蓋了大量的住宅樓。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些新城的人口又重新開始向東京城區集聚、回流。所以單極化的情況并沒有改變。現在隨著日本整體人口處于負增長狀態--雖然東京人口還在增長——日本事實上已經容忍了東京單極化的發展事實。
當然,日本也有一部分成功的——比如,橫濱的未來港,千葉的幕張,都是新城。東京也有,像臨海副都心、臺場,新宿也是把東京站周邊的辦公功能移過來的。
東京的山手線,相當于北京的二環,一圈20公里,原來所有的政府辦公功能、皇宮都在東京站附近,新宿原來是東京都的地下水處理廠,后來把東京國家職能的一部分搬到新宿,而把一部分財政職能和其他職能搬到臺場——整個臺場是基本靠填海建設起來的現代化新城——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區。注意,從東京(東京火車站附近)到新宿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臺場離東京也只有3公里,搬遷到新宿的只是政府機構,而不是企業。當然,政府機構搬遷到新宿后,也有一部分企業搬過去。搬遷之后,東京站附近進行大規模的拆遷、再開發。
- 上一篇:巴西圣保羅市新的市政規劃大赦違規建筑 2018/7/27
- 下一篇:巴西世界杯“沙丘體育場”建成 201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