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岐:盡快建立國家級瀕危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
2018/8/10 9:20:04??????點擊:
“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社會和諧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應當建立若干國家瀕危、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加以有效收集、防疫、保存、搶救、開發。”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專家、國際林聯東北亞森林保護學工作委員會主席楊忠岐這樣表示。
雖然全世界現存的各類動植物種類繁多,但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也伴隨對自然環境和野生生物的諸多破壞。近兩個世紀,一方面外來入侵生物跨境傳播問題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野生動植物資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
“物種滅絕對整個地球的危害和威脅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無法挽回的。”楊忠岐指出,生物多樣性是衡量一個國家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獲取、擁有、開發利用以及保護瀕危、珍貴動植物資源的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非傳統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指標。
楊忠岐認為,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在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方面依然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國利用國外物種資源更是不多,且國家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體系,在種質資源的收集引進、檢驗檢疫、健康檢測、珍稀資源保存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與我國作為世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
為有效保護我國的瀕危珍稀動植物物種、增加我國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豐富我國陸地與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為國家的生態資源安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奠定長遠基礎,他建議,借鑒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與做法,從國家層面著手,進一步加強和推動這方面的戰略布署和系統組織。
對于具體的執行策略,楊忠岐也給出了建議。他認為,首先,國家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重要性和意義的認識及宣傳推廣工作;其次,在新一屆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方針和《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戰略規劃綱要》指引下,把建立國家瀕危珍稀生物資源拯救中心和世界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確定為國家戰略。此外,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全社會特別是有實力民營企業的作用,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國內外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事業的積極性。
“當然,國家應在資源保護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盡快審核各地申報及在建的瀕危、珍稀動植物物種拯救保護中心和種源基地項目,并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應加大外來入侵生物防控,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內瀕危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及生態安全,防止珍稀物種資源非法流失。”楊忠岐最后表示。
雖然全世界現存的各類動植物種類繁多,但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也伴隨對自然環境和野生生物的諸多破壞。近兩個世紀,一方面外來入侵生物跨境傳播問題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野生動植物資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
“物種滅絕對整個地球的危害和威脅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無法挽回的。”楊忠岐指出,生物多樣性是衡量一個國家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獲取、擁有、開發利用以及保護瀕危、珍貴動植物資源的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非傳統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指標。
楊忠岐認為,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在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方面依然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國利用國外物種資源更是不多,且國家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體系,在種質資源的收集引進、檢驗檢疫、健康檢測、珍稀資源保存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與我國作為世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
為有效保護我國的瀕危珍稀動植物物種、增加我國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豐富我國陸地與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為國家的生態資源安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奠定長遠基礎,他建議,借鑒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與做法,從國家層面著手,進一步加強和推動這方面的戰略布署和系統組織。
對于具體的執行策略,楊忠岐也給出了建議。他認為,首先,國家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重要性和意義的認識及宣傳推廣工作;其次,在新一屆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方針和《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戰略規劃綱要》指引下,把建立國家瀕危珍稀生物資源拯救中心和世界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確定為國家戰略。此外,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全社會特別是有實力民營企業的作用,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國內外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事業的積極性。
“當然,國家應在資源保護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盡快審核各地申報及在建的瀕危、珍稀動植物物種拯救保護中心和種源基地項目,并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應加大外來入侵生物防控,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內瀕危珍稀動植物種源基地及生態安全,防止珍稀物種資源非法流失。”楊忠岐最后表示。
- 上一篇:新疆:地產鮮花走俏中亞預計今年出口鮮花1000萬株 2018/8/10
- 下一篇:湘潭重拳治理湘江水污染 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雙贏 2018/8/10